博議
  □木須蟲
  昨日,是我國的第八個“全國城市無車日”,今年“無車日”活動的主題是“我們的街道,我們的選擇”。記者調查顯示,多地不再限行,而是鼓勵市民主動選擇公交出行。深圳市市民持機動車行駛證在9月22日可免費乘坐公交和地鐵。寧波市民可免費領取軌道與公交換乘票,憑換乘票在軌道交通1號線或接駁公交線路上免費換乘1次,體驗公交和地鐵換乘帶來的快捷和便利。(9月22日中國新聞網)
  城市“無車日”已經到了第八個,與初設立時的熱鬧、喧囂和爭議相比,今年的“無車日”顯得冷清了許多,不僅媒體的宣傳明顯少了,許多的城市亦不再限行。這些現象似乎讓人覺得“無車日”如婚姻一樣,正遭遇著“七年之癢”雞肋式的困擾。其實並非如此,“無車日”最根本的目的,是倡議大家採取步行、自行車、公共交通等綠色交通方式出行,逐步減少對小汽車的使用和依賴、更多的乘坐公共交通、緩解城市交通擁堵,減少尾氣排放。包括兩層含義,一是樹立綠色出行的觀念,二是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的地位。觀念是先導,但城市公共交通是否完善與便捷,才是綠色出行可行的基礎條件。
  “無車日”並不是宣傳形式上給用車做減法,更該是把市民出行的觀念鏈接到公共交通的體系中,讓市民感受到便捷、健康,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私家車。毫無疑問,做好市民的“群眾工作”才是“無車日”的關鍵。正是基於此,與以往“無車日”相比,今年許多城市的選擇更接地氣,不限行不擾民,尊重交通出行的選擇慣性,順應了觀念轉變的漸進性。同時,“鼓勵公交出行”成為了許多城市的主打牌,讓私家車主免費乘坐體驗公交,直接的經驗遠甚於喊破喉嚨的說教。
  當然,“無車日”也考驗政府,其關鍵不是官員帶頭的“示範秀”,而是便捷的交通配套。綠色交通、綠色出行,沒有健全的公共交通體系,只能是無源之水、無本之木。如何發展城市公共交通,如何把市民吸引到公共交通的出行選擇上來,才是“無車日”政府作為的“裡子”。
  “無車日”在冷清中進步,找準“公交”這個契合點,可算是真正抓住了“無車日”的本質。編輯:  (原標題:“無車日”在冷清中進步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b50obd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