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16日發佈署名文章《從“零容忍”看當前“打虎”之新氣象》。文章指出,治理腐敗做到了虎蠅齊打,從十八大以後至2014年3月22日,落馬的省部級官員多達25人,其中包括兩名中央委員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“全覆蓋”就是“零容忍”。因此,“選擇性反腐”的論調是站不住腳的。(4月17日《京華時報》)
  面對十八大以來的反腐碩果,為何還會出現“選擇性反腐”的論調?儘管這種論調有點老調重彈,但出現在當前明顯加大懲治腐敗力度的形勢下,會不會在明顯不搭調的表象下,包含了某種隱憂?
  其實,“選擇性反腐論”是一個很有勝算的論點,無論反腐敗是“全覆蓋”還是“零容忍”,但絕對不可能一蹴而就。那麼,不管反腐敗從哪裡“開刀”,都可能遭到“選擇性反腐”的質疑。當然,這種質疑的來由是多方面的,因此,探討“選擇性反腐論”的出處,既可消除謬誤,也可打消疑慮,更可作為鞭策。
  首先,“選擇性反腐論”不排除來自感到高度緊張的貪官。說的不好聽一點,在貪官眼裡,權力腐敗在官場上是彼此彼此,這些“業內人士”在看到一個個“同行”落馬時,或許在用一種結果計算著“中獎”的概率。但身處這樣一場“博弈”,畢竟是膽戰心驚的。這就讓“選擇性反腐論”,既像是抱怨,更像是悲鳴。
  其次,“選擇性反腐論”可能來自一些“資深看客”。這些人可能自以為見過政治風雲的變幻,難以擺脫社會經驗形成的思維慣性,以一種“見得多了”的老資格,抱著消極的心態,發出幾句冷言冷語。當然,基於官場腐敗的現狀,又局限於腐敗利劍剛剛出鞘,這種消極悲觀的心態,也是情有可原的。
  再則,“選擇性反腐論”也可能是普通百姓在對當前反腐形勢大喜過望下的隱憂。這種心態應該是有來由的,就像人們得到了一樣渴望已久的東西,最擔心的是怕得而復失,甚至疑慮是真是假。在這種長期無奈的心情下,擔憂此次大力反腐的舉措,會不會是為了回應老百姓對加大懲治腐敗力度的訴求的“點到為止”?
  綜上所述,“選擇性反腐論”所包含的社會因素是錯綜複雜的,但這絲毫不會妨礙反腐敗的展開和深入。因為,對於感到高度緊張的貪官,無論“選擇性反腐論”是抱怨還是悲鳴,大可置之不理,最多告訴他們,凡事都有個先來後到,彆著急,請且當官且緊張著吧;而對“資深看客”和普通百姓,我覺得應該把他們的隱憂,當做繼續加大懲治腐敗力度的鞭策,有道是“事實勝於雄辯”。
  因此,“選擇性反腐論”除了少數人別有用心的攪局外,從另一種角度看,也突出了反腐敗的長期性、艱巨性和複雜性。然而,在這種反腐敗的嚴峻形勢下,從某種意義上說,即使“選擇性反腐”,也可體現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的政治智慧;以大力度的懲腐,換來官員對法紀的敬畏,進而提升預防的效果。這不正是反腐敗對於廉政建設的初衷麽?
  文/知風  (原標題:試看“選擇性反腐論”的若干出處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b50obd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